美股再创新高后,是上车良机还是风险前兆?

美股近期创下阶段性新高,市场情绪随之高涨,但也引发投资者疑虑:新高之后,美股短期调整风险是否大幅增加?现在入场是绝佳时机,还是即将踏入回调陷阱?深入分析历史规律与当前市场环境,或许能找到答案。
一、创新高后,美股短期风险真的加剧了吗?
从历史经验来看,美股创新高后的走势呈现出与直觉相悖的特征:
上涨动能减弱,但下跌风险未增:新高后的 1-3 个月内,美股的上涨空间和大涨概率明显低于其他时期,尤其在 1 个月内表现更为显著。然而,下跌幅度与其他时期并无明显差异,发生 5% 以上大跌的概率反而更低,且出现 5% 以上回撤的时间也更晚 。
极端行情后的走势分化:当美股经历 20% 以上大跌后再度创新高,短期通常会出现休整,但不同案例差异较大,既存在继续大涨的情况,也不乏再次大跌的可能。
衍生品仓位提供支撑:值得注意的是,历次美股创新高时,衍生品多头仓位并非都处于极高水平,甚至多次处于阶段性底部。目前,美股衍生品的净多头仓位再次处于较低水平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仓位集中引发踩踏的风险 。
由此可见,仅因美股创新高就过度担忧其短期走势,或许并无必要。在美股长期向上的趋势下,创新高正逐渐成为常态,判断其短期风险,还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量。
二、8 月前后,哪些因素可能引发美股震荡?
尽管创新高本身未显著增加短期风险,但美股在 8 月前后存在季节性下跌规律,今年暑期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,仍需投资者重点警惕:
盈利预期承压:当前,在经济数据走弱的背景下,美股盈利预期持续承压。美股前瞻估值距离年初高点仅剩 1.9% ,若企业财报季业绩不及预期,将直接冲击市场信心。
政策与经济预期逆转:近期市场对美国财政债务问题反应平淡,对联储降息预期过于乐观。然而,一旦三季度出现财政赤字上升、通胀反弹等情况,市场基于 “经济向好、政策宽松” 的叙事逻辑可能迅速逆转,引发资金撤离。
海外市场波动传导:全球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,英国养老金危机、日元套息交易逆转、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等海外风险事件,都可能通过资金流动和情绪传导,引发美股震荡 。
回顾 2022-2024 年,通胀飙升、美债供给冲击、日元套息交易崩盘、就业数据走弱等事件,均在 8 月前后导致美股大幅下跌。今年暑期,相似风险因素的聚集,无疑给美股走势蒙上阴影。
三、下半年美股走势预判:耐心等待更优入场时机
综合来看,美股下半年或呈现 “N 型走势”:
短期动能延续,但空间有限:尽管创新高本身不意味着风险剧增,且当前衍生品仓位较低、暂无明显利空因素,美股的上涨动能在 1 个月内或部分延续。但结合历史经验与当前估值水平,后续上涨空间或仅在 2% 左右,此时加仓的性价比并不突出 。
Q3 调整风险上升:盈利下修预计将成为下半年美股的主要矛盾。在季节性下跌高发的 8 月前后,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、减税政策加剧财政赤字、财报季业绩不确定性增加,多重因素叠加下,市场情绪将变得更加敏感,美股不排除再次上演暑期下跌行情。
把握回调后的入场窗口:待暑期不确定性因素落地,随着盈利预期从 2025 年逐步切换至 2026 年,叠加 Q3 可能出现的回调,届时将是重新布局美股的更佳时机 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面对美股创新高后的复杂局势,既不必因短期风险过度恐慌,也不能盲目追高。保持理性,密切关注经济数据、政策动向与全球风险事件,耐心等待回调后的入场机会,方能在波动的市场中把握机遇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