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联储未来政策路径更关注的目标是什么?

在低通胀时代,平均通胀目标制是为了补偿就业增长。

2012年,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(FOMC)首次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编撰成文,发布《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声明》(Statement on Longer-Long Goals and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),确定了2%的通胀目标。2020年版本的修订,其实是美联储认为美国进入了低通胀时代,并将就业的顺序前置。

2020年夏季,美国正处于低利率、低通胀的环境,因此一旦遇到经济衰退,如果名义利率降低至零,通缩将导致实际利率上升,拖累就业增长,即存在“有效下限挑战”。因此,美联储将通胀目标修改为“平均通胀目标制”(averages 2 percent over time),是为了容忍在低通胀后,维持一段时间的高通胀,作为目标缺口的弥补。对就业的判断也是基于对“短缺”(shortfalls)的评估,而非对最大就业的“偏差”(deviations)。

新框架可能容忍更高的通胀。

货币政策框架在实施五年后,在今年夏末即将迎来新的修订。

5月鲍威尔在演讲中表示,疫情后,美国已不再符合2020年的低利率、低通胀环境,长期通胀预期已经升高,就业“短缺”的情况大幅缓解。一方面,自从2022年以来通胀虽从高位回落,但始终难以达到2%以下,若此时继续遵循平均通胀目标制,意味着需要维持更久的紧缩,并使得通胀保持在2%以下一段时间,就业可能因此遭受不必要的冷却。

另一方面,现在,美联储利率设置在一个较高的水平,政策制定者也不再受到所谓的“零利率下限”的限制。这也意味着,如果继续遵从平均通胀目标,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失业;此时若降低利率、提振就业,就需要容忍更高的通胀。今夏的货币政策框架调整,或调整就业目标在美联储决策中的权重,为美联储后续降息提供依据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